大文学 - 都市小说 - 八零空间,福妻带全家创业暴富在线阅读 - 第402章,有钱挣,累点算什么

第402章,有钱挣,累点算什么

    孟季凡很快就把里面的细枝末节琢磨明白了,也明白就目前来说,林知瑜说的办法是唯一且最有效解决问题的法子。

    他对高原说道,““行,就按着林妹子说的做吧,你去把具体的工作安排一下。”

    虽然孟季凡也算见过世面,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,但第一次接手这么多订单,心里不免有些紧张。

    他早就知道跟林知瑜一块儿干事业,有一天他一定会发财,但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。

    加工厂建立起来半年的时间都不到,不仅回本了,还迅速开启了挣钱模式。

    按着这个速度发展,暴富指日可待。

    不过林知瑜说的法子是好法子,工人们对此会不会有意见?

    毕竟以前只要白天干八个小时,其他时间都是休息的状态。

    如今要从另外的十六个小时里分出来一半儿,他们会不会不愿意。

    若是以前,孟季凡压根儿不会考虑这些。

    工作分配下去了,这些人就得干,干不了的不愿意干的,就换别人干。

    反正劳动力多的是。

    这种硬性规定有一个好处,就是工人们若是还想留在厂里干活儿,就必须按着厂里的标准完成厂里给的任务。

    即便心里有诸多不情愿也只能忍着。

    多少有那么一点强制的味道。

    这种法子也有弊端。

    大伙儿心里不舒服,提不起精神来,干活儿的时候也拖拖拉拉,他们甚至有一种很可怕的想法。

    反正这些活在规定时间干完了就行呗。

    他们可以先插科打诨,等下午快交活儿了再拼命干。

    前段时间,他看车间里有几个工人实在做的太过分,想把他们开除。

    只是手头上的事儿比较多,又赶上他出差,这事儿就暂时给忘到了脑后边。

    孟季凡以前在南方的时候管公司都是那么管。

    招来的员工合适就干,不合适就收拾东西走人。

    可现在他不这么想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看过林知瑜改的,厂里按着计件给开工资,多劳多得,少劳少得,不劳不得。

    工人们的状态跟以前大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每个人都挺积极,不像以前一样插科打诨,在自己的位置上忙忙碌碌井然有序地干着自己那份工作。

    干劲儿十足。

    以前的车间毫不夸张的说,就跟菜市场没什么区别,尤其是村里人天生的大嗓门,大伙儿一边干着活儿,一边会跟周边儿的同事聊几句闲天儿。

    而且车间里有好多岁数大的女人。

    她们聊着聊着闲天,就容易跑偏,好多荤素不忌的话,或者是东家长李家短的闲话就出来了。

    叽喳喳的跟一群麻雀一样。

    孟季凡也想过,实在不行就把这几个人都开了。

    反正铁打的营地流水的兵。

    再从别处招人就是了。

    不过,现在的车间根本看不到之前的那种杂乱无章的现象。

    车间里的工人都在做事,也没那个闲工夫聊天了。

    毕竟聊闲天儿是真耽误挣钱。

    最主要的是厂里也有规定,工作期间除非有工作需要,否则不可以在车间说话。

    如果在工作期间聊闲天儿的话,被抓到的话要扣一半的工资。

    这种恩威并施的管理下,车间里除了机器运转的声音,还有干活儿的声音,别的声音压根儿听不到。

    孟季凡看到车间的改变,心里又熨帖又服气。

    他也才知道,管理工厂讲究多着呢。

    不能像他一样生硬,也不能优柔寡断。

    工人也是人,只要踏踏实实好好干活儿,他就不能搞一言堂,更不能强制别人干活儿。

    还是要尊重一下他们的意见。

    所以他让高原安排活儿的时候,跟大伙儿提前把话说清楚了,上一个班给一个班的钱,两个班给两个班的钱,能接受两个班的就按着原定计划,没办法接受的就尽量安排一个班次,他们可以自己选,厂里不勉强。

    为了充分调动大伙儿的积极性,孟季凡还决定,等这几批订单的产品备齐了,他便整十个先进工作者的奖励,每个人奖金给五十块钱。

    当然了,也不能图快,敷衍了事。

    经手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做细致。

    不然一旦发现有不合格品出现,不仅要罚,还要重罚。

    开除都是小事儿,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。

    他这也算是有样学样,按着林知瑜恩威并施的风格。

    高原把厂里的想法跟车间的工人们宣布了一下,他估摸着至少得有三分之二的人愿意接受一天上两个班吧?

    没成想,车间所有的工人都愿意上两个班。

    这一点超出了高原的预期。

    “大伙儿积极干活儿,这是好事儿,不过丑话说在前头,一天干两个班挺累的,这几批订单生产完,至少得连着上二十来天,一天只有八个小时的休息时间,其他时间都在干活儿,会很辛苦的。

    厂里最近订单激增,自然是愿意让大家多干活儿,不过我得提醒大伙儿一句,要量力而行,身体素质差的干不了的不要勉强自己。

    厂里并不强制,大伙儿可以自己选择。”

    高原也不藏着掖着,把话都敞开了说清楚。

    让他没想到的是,车间的工人们依然决定全上两个班,没有一个人说有问题的。

    其实,车间的工人们没那么多弯弯绕绕。

    他们的想法很简单。

    一天上两个班,又是计件的活儿,高原说的很清楚了,多劳多得,相当于一天挣两天的工资,有这机会就甩开膀子加油努力干活儿呗。

    以前,他们想加班,想多干活儿,厂里没这么大的生产量,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没地方卖去,只能全堆到库房里放着。

    他们想多挣钱也没法儿。

    产品一天卖不出去,生产线就不敢调快了,他们也不能放开拳脚干活儿,因为也就是挣个基本工资。

    虽说手里有钱了,不像以前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,基本温饱解决了,但离有钱人的标准还差得老远呢。

    这年头,自然是越有钱越好,谁也不会嫌自己手里钱多,只嫌钱不够。

    所以,现在厂里的鲫鱼罐头卖出去了,订单量激增,大伙儿干活儿的热情更高涨了。

   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大家心里有了这样一种观念,就是期盼着厂里的生意越来越好。

    因为厂里的产品往外卖的越多,生产线调整的越快,他们能挣的工资越多。

    他们把厂里当成了生钱的聚宝盆,不用怎么严格管理,他们自己就会自发主动地维护好。

    谁也不缺心眼,吃饱了撑得砸自己的饭碗玩。

    所以当高原宣布一天上两个班的时候,车间里的工人们都挺高兴。

    不就是累点儿吗?

    那跟挣钱比起来,根本不算什么。

    再说,他们在进厂前都是村里的农村,地里刨食的人干惯了农活儿,地里的活儿哪个不比上班累?

    村里亮的早,一般四点钟就蒙蒙亮了。

    村民们以前都是早早地出发,带上干粮跟水,在地里一干就是一整天,到晚上八点钟左右,天色暗下来才会回家。

    回家吃过饭之后也不会闲着,洗洗漱漱,再准备一下第二天的干粮,明天起大早继续去地里干活儿。

    一天也就休息五六个小时。

    不仅男人这么干活儿,女人也经常下地,权当男人使。

    毫不夸张地说,只要不是好吃懒做的懒汉,村里人全都是这么活着。

    关键是他们种地也不像在加工厂上班儿这么稳定。

    种地除了靠勤劳肯吃苦以外,还要靠天吃饭,这天好的话,收成就好,如果遇到了灾害天气,那真是颗粒无收。

    辛勤劳作大半年全都化成了乌有。

    他们又不是没过过什么都没有的日子。

    没有粮食没有菜,甚至连树上的树叶都能被人撸光了。

    后来有红薯可以充饥,可那红薯吃多了是真往外反酸水。

    野菜也不常有,经常还在小苗苗的时候就被人薅光了。

    忍饥挨饿,衣不蔽体,寒冷会带走老人跟孩子的命,这对易水村的村民来说,是半年以前的常态。

    看着家里人吃苦受罪,他们心里难受,却无力改变。

    相比较身体上承受的难过,那种骨子里的无力跟悲愤感才更折磨人。

    总之,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太多。

    大家有的是力气,不怕吃苦更不怕累,有挣钱的机会自然是多挣钱。

    再说,多干一个班次的工就多一份工资,关键等订单生产完了,还有那先进工作者的奖励,奖金有五十块钱呢,快赶上一个半月的工资了。

    虽然只有十个名额,但万一落到自己身上呢,几率还是蛮大的。

    高原见大伙儿积极性这么高涨,连忙给他们分配班次。

    整个加工厂进入有序且紧张的生产状态中。

    孟季凡狠狠地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这下手里的订单都可以按时完成了。

    当然了,产品一天没有生产完,他也不敢全放松下来。

    毕竟是第一次大批量的生产,他作为负责人得做好管理工作。

    像孟浪那样的事儿再也不能出了。

    孟季凡让食堂多买菜,每顿至少保证两个菜,一荤一素,而且还要换着花样做,另外每天中午都要准备一些降火去暑气的汤,除此之外米饭跟白面馒头都备着,工人们愿意吃什么愿意吃多少自己盛,只要不浪费就可以随便吃。

    一来保证工人们的营养,另外一方面,能让大伙儿心情保持舒畅。

    这样干活儿才更有动力。

    孟季凡可谓是小心翼翼,尽量把控每一处细节。

    不说做到完美,但至少能做到让工人们满意。

    他看着桌上的支票,问林知瑜,“之前咱们说好了,这分红按着季度分,这些订单都是六月份的,我把成本扣掉,咱们把钱分了吧。

    至于扩大生产线的事儿,等这几批订单生产完了,钱到手了,引入新生产线的钱咱们再均摊?”

    林知瑜自然没意见,这几批订单挣得钱足够引进好几条生产线。

    该出的钱出,该拿的钱也要拿。

    她如今要建一个酱菜厂,青砖、物料跟人工,包括做酱菜的工具以及存放酱菜的器具,处处方方都需要钱。

    之前,她不仅给那些机关单位和国营厂子送了鲫鱼罐头,还送了她做的酱菜。

    酱菜的名气算是打响了。

    但她面临着跟孟季凡差不多的难题。

    订单太多,靠她自己一个人,累死她也做不出来。

    好在,之前她临时组了一个做酱菜的团队,就是用的蔬菜基地干活儿的那些人。

    白菜跟萝卜都已经成熟了,正是做酱菜的好时候。

    目前大伙儿在蔬菜基地做酱菜,但想长期发展,小量的还行,大批量的根本供应不过来。

    所以,林知瑜必须得赶紧把酱菜厂给建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