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文学 - 科幻小说 - 我有一座小酒馆在线阅读 - 第336章 民故

第336章 民故

    学者讲完一个又一个,关于孩子们的故事,转身离去,他的路途任重道远。

    学者刚走出去,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。

    “下雪啦!”白泽看着天空。

    “嗯,下雪了,要不一起出去走走?”灵玉给出提议。

    白泽点点头,随后二人在大街上,迎着风雪漫无目的的走着。

    一脚踏出不经意滑了一下,没想到由此踏入了小世界。

    滕州有山名狐山,狐山上有一只白狐精,白狐精统领着一大群狐狸。狐狸们每天在山林里捕捉山鼠、野兔等猎物。

    有一天,狐狸们听到山脚下传来了阵阵鸡叫声,于是白狐精派白尾狐去探个究竟。

    白尾狐下了一趟山,回报说:“山下有一个很大的农庄,农庄里圈养着成千上万只鸡。除了鸡,农庄里还喂养着几条大狗。”

    白狐精对这群狐狸说:“现在山鼠野兔数量越来越少,也越来越难抓,为了改善生活,今晚我决定派遣精兵强将去农场捉鸡。”狐狸们纷纷响应,蹦着跳着个个都想大显身手。最后,白狐精挑选了十只年轻力壮的狐狸下山了。

    夜半三更,十只狐狸匍匐着靠近农庄,潜入鸡舍,成功地抓到了十几只大肥鸡。白狐精非常高兴,重重奖赏了那十只捉鸡的狐狸。当然,山上的每只狐狸也分到了一些鸡肉吃,它们心里都美滋滋的。

    狐狸们尝到了甜头,于是怂恿白狐精再次下山捉鸡。白狐精心想:这次成功地捉了这么多鸡,农庄主人肯定会有所戒备,如果再去肯定会遭遇挫折。狐狸们见白狐精不说话,都挠着腮龇着牙吵着嚷着起哄。白狐精拗不过,只得又派遣十只狐狸进农庄捉鸡。

    不出白狐精所料,这次捉鸡遇到了很大挫折:十只狐狸潜入农庄,有八只被大狗扑倒当场咬死,另两只狐狸各抓了一只肥鸡仓惶逃脱。白狐精非常懊悔,于是进洞闭关思过,同时让白尾狐下达“不得私自下山捉鸡”的指令。

    指令下达的第二日,七只狐狸失踪,第三日又九只狐狸失踪……

    白狐精思过完毕,走出山洞,见山上已经没有几只狐狸了。于是,它匆匆地闯进白尾狐的石洞。此时,白尾狐正在酣睡,而它的嘴边居然沾有鸡毛,身上散发着鸡的气味。白狐精气急败坏地问道:“我们的同胞都到哪里去了?”

    白尾狐知道抵赖不过,说道:“由于同胞们经不起鸡肉的诱惑,每天晚上都自发组织十只狐狸去农庄捉鸡,而每只狐狸都认为自己会是那个捉鸡成功的幸运儿。因此,即使每次下山大部分狐狸都被大狗咬死,它们也乐此不彼。久而久之,山上的狐狸就这样一天天地减少着。”

    白狐精问:“那你嘴边的鸡毛又是怎么回事?”

    “为了堵住我的嘴,每次它们偷的鸡都有我的一份。”白尾狐说。

    白狐精知道了真相,深感罪孽深重,于是带着白尾狐返回天宫,听凭玉帝处置。玉帝很震怒,发动天雷劈死白尾狐,而让白狐精在狐山化为石头,变成石狐。

    此后,滕州狐山再也没有狐狸了。

    2.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免费篇二

    传说中,有往来于天上人间的木筏,驾驭木筏的人是真正勇敢无畏的人。

    西汉时期,有个隐士叫罗君平。据说,他知道往来于天上和人间的木筏从人间到天上的时间,因此,凡是要到天上去的人,临出发之前都要先到罗君平这里来。

    这一天,木筏出发的时间快要到了,罗君平家聚满了将要乘筏上天的人。这时候,一个驾木筏的人从罗君平家中走了出来。上天的人中有一个赶紧上前,拉住他问道:“上天要经过曲折的河水,而天又是那么高那么大,一路上还有神怪精灵,木筏在行驶中有时还会颠倒过来。你经常驾着木筏漂浮在这样的环境中,为什么你连手都不抖一下、一点也不害怕呢?”

    驾木筏的人回答说:“我用了多年时间来学习驾驭木筏的本领,又用了三年时间来亲自驾驭木筏,往来于天上人问。”

    那人又问:“仅仅靠本领和实践,就可以了吗?”

    驾木筏的人说:“当然不是。在每次驾木筏上天的时候,我忧虑的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少年,而根本就不考虑木筏是否能够返回人问。我驾驭着木筏,一路上波浪翻腾,气候千变万化,反复无常。有时阳光灿烂,云蒸霞蔚,一下子又突然变得暗淡无光,明亮的白天刹时变成黑夜。有时候,木筏和波浪互相撞击,猛然震荡起来像脱缰的野马急驰狂奔,一会儿沉到波谷浪底,一会儿又像格斗一般冲向高高的浪尖,恍恍惚惚的样子,使我感到似乎有无数人在驾驭这木筏。每当这时,我的心情都非常镇定,一点儿也不慌张。如果此刻心里一慌,手脚就会不听使唤了。只要心里不慌乱,怎么也不会跌倒,直至平安地到达目的地。”

    那个问话的人深有感触地说:“我想,你说的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驾驭木筏,其实许多事情也都要这样才行啊!”

    我们从驾驭木筏中可以领悟到:不管干什么事,遇到什么情况,都应该专心致志,毫不动摇,无所畏惧,勇往直前,这样才能克服困难,争取胜利。

    3.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免费篇三

    宋朝时候,契丹发来二十万辽兵犯境,边关吃紧。那工夫六郎杨延昭正在遂城。遂城,就是现在徐水县城西二十里的遂城村。它北临瀑河,隔河就是一道古长城。

    遂城城小,兵力不足,守城军只有三千人。辽兵来得很快,然间兵临城下,将城围住,并且一连几天数次攻城,一次比一次攻得猛烈。可是遂城的守军和老百姓好象与平常一样没有任何不安。六郎感到奇怪,他问老百姓:“辽兵这么攻城,你们不害怕吗?”老百姓回答:“有杨将军在此镇守,辽兵是攻不破的!”

    杨六郎一听老百姓对自己是这样的信任,更感到责任的重大。于是他把全城的青壮年召集起来,发给他们刀枪剑戟,动员他们配合军队一起上阵护城。军队和老百姓个个摩拳擦掌,誓死与遂城共存亡。

    这时候正是十月,天气突然变冷。六郎杨延昭见此情景,急中生智,忙令军民汲水灌城。晚上,往城墙上浇一遍水,马上就结成一层冰,浇了一夜水,结了一夜冰。到第二天早晨,嗬,那高大的城墙白闪闪亮晶晶成了一道冰的长城,又坚又滑,不可攀登。辽兵冲到城下,前来登城,一蹬一出溜,一扒一打滑,有的好不容易爬到半截腰,一出溜又摔下去了。伏在城上的宋军趁机滚木雷石万箭齐发,杀死杀伤辽兵不计其数。辽兵数日攻城不下,只好下令退兵。杨六郎趁机,将城门大开,亲率大军冲杀出,只杀得辽兵丢盔掉甲狼狈而逃。这一仗,生擒辽兵上千,马匹近万,还获得了大批武器。

    杨六郎因为这次战,被宋真宗加官进级,由保州(今河北保定)缘边都巡检使调升莫州(今河北任邱县鄚州)刺史。契丹犯边,一路烧杀抢掠,人民深受其苦。六郎杨延昭先后率兵打退辽兵一百多次进攻,使边关一度安宁,因而深受人民的爱戴。

    杨六郎五十七岁那年,病故于鄚州。皇帝派专使陪同六郎的长子杨文广(戏剧中写杨延昭的儿子叫宗保,宗保的儿子叫文广)前来护送灵枢回他的原籍太原。郑州人民顷城出动,跪围着灵车失声恸哭,要求将六郎葬在鄚州,以其在天之灵,警戒边防。杨文广和皇帝的专使感到众情难却,便让马童驰报佘太君裁定。佘君提出另做一口棺椁,把六郎的衣冠和宝刀放在里边,于鄚州北城修六郎冢,以慰当地人民。从此,鄚州建起了六郎冢,成为人民祭奠民族英雄的纪念地。文官到此下轿,武官到此下马,百姓逢节敬拜。

    4.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免费篇四

    从前,有一个商人养了一只聪明伶俐的鹦鹉,无论到哪里,他都会把它带在身边。

    有一次,他去京城做生意,身上的盘缠被小偷偷了。京城离家很远,他当时又累又饿,心里十分焦急。这时,鹦鹉对他说:“先生,你不如把我卖掉,只要你把我送到王府附近,我们表演一个节目,就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。”商人说:“我怎么舍得卖掉你呢?”鹦鹉说:“现在最重要的是渡过眼前的难关啊!”见商人还是不答应,鹦鹉又说:“你拿到钱就赶紧离开,到城东二十里处的那棵大树下等我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在鹦鹉的劝说下,商人来到王爷府附近,和鹦鹉进行了对话、游戏等表演。他们的精彩表演很快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。不一会儿,消息就传到王爷那里。王爷很喜欢鹦鹉,就派人将商人和鹦鹉请进了王府。

    王爷问商人:“听说你有一只多才多艺的鹦鹉?把它卖给我吧。”商人犹豫着,不肯卖。

    王爷就问鹦鹉:“你愿不愿意住在我这里?”鹦鹉说:“愿意!”鹦鹉又接着说,“只给他十两银子就够了,不要多给。”这一下,王爷更高兴,马上叫人拿出十两银子给商人,并将他赶出王府。

    王爷得到一只聪明伶俐的鹦鹉,高兴极了,就站在鸟笼前逗它说话,聪明的鹦鹉也总讲一些恭维王爷的话。王爷很高兴,叫人好吃好喝伺候着。鹦鹉吃饱了,叫道:“王爷,我想洗澡。”王爷立即命人用金盆盛来水,又把它从笼里放出来。鹦鹉洗完澡后,一边梳理羽毛,一边和王爷说话,王爷笑得合不拢嘴。

    不一会儿,羽毛干了,鹦鹉突然展翅飞走了,只剩下王爷瞪大眼睛望着天空,叹息不已。

    只要运用智慧,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。

    5.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免费篇五

    郑板桥在范县做县令的时候,为官清正,只用了两三年时间,就把县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樂业的太平景象。这一天,东乡大集,郑板桥一身秀才打扮,带了笔墨纸砚,骑上小毛驴,去重操旧业——卖字画。当然,卖字画是个幌子,私访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。

    郑板桥来到集市上,刚铺好摊位,就围上来不少人观看。只见一位老汉,拿起一幅牛画,左看右看,看得眼角都湿润了。郑板桥以为碰到了知音,便问:“老兄,你喜欢这幅吗?给个价吧,多少都行。”

    老汉说:“看着这牛画,我想到了我的卖牛钱。几天前,我去集市把牛卖了五贯钱,回到村头遇到了‘雁拔毛,他一定要借我那五贯钱,说过几天还我。可今天我去要钱,他却翻脸不认账,向我要证人,要借条,我两样都没有啊。”说完,用手背擦了擦眼泪。

    旁边一位青年对郑板桥说:“这老伯姓王,为人老实厚道,人称‘王老实。讹他钱的那人姓颜,为人*滑,好占便宜,是个雁过拔毛的主,所以外号叫作‘雁拔毛。”

    郑板桥听了众人的话,心里便有了主意。他对王老实说:“我把这牛画送给你。别看现在是张画,这头牛会长,长到这张纸放不下它的时候,它就会从纸上跑下来变成活牛,而纸上又有了一头小牛,还会继续长,还会变成活牛,如此反复,会生出许多头牛。”

    王老实虽然对郑板桥的话并不真信,但还是把牛画带回家了。

    牛画的事传遍了三村五里,好热闹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。正如郑板桥所讲的,这画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,到了第十天上,那牛大得要撑破纸边了。第十一天,天刚蒙蒙亮,人们便来到了王老实家,一进院门,就见王老实正给一头又肥又大的黄牛喂料呢。再看屋里贴着的那张画,上面又有了一头小牛。正当人们纷纷称奇的时候,“雁拔毛”挤出人群,对王老实说:“王大哥,你既然有了牛,就把那幅牛画卖给我吧。”

    王老实倒也干脆,说:“行。五贯钱卖给你i吧!”“雁拔毛”生怕王老实会反悔,马上掏钱买了那幅画。

    “雁拔毛”把牛画恭恭敬敬挂在了正堂。每天烧香上供,偏偏不见牛长。这是为什么呢?

    原来,郑板桥那天回去后又画了九张牛画,画面上的牛一幅比一幅大,晚上把画送到了王老实家里,让他每天夜里换一幅。第十天,郑板桥又拿出五贯钱让衙役去集上买了一头牛,趁夜黑人静送到了王老实家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诱财迷心窍的“雁拔毛”上当。

    郑板桥实在是太有智慧了,最后巧妙地帮王老实要回了卖牛钱,令“雁拔毛”有苦说不出,真解气呀!

    6.故事会民间故事大全免费篇六

    远古的时候,农民种庄稼不用锄草,只要“当当当”一敲铜锣,杂草就会闻声死掉。久而久之,人们不靠天吃饭,连敬奉老天爷玉皇大帝的事也渐渐淡漠了。

    天庭上的玉皇大帝发现敬奉他的人越来越少,十分生气,便派一位天神到人间使出法术,敲锣除草从此不灵了。后来,人们发明了钻木取火,开烘炉打制出了铁铲。用铲子除草,虽比不上敲锣除草那么省力,可总比用手拨草便利得多。

    玉皇大帝听说人间有了火,再次动了怒。于是,他派精通火功的太上老君去灭人间的火种。太上老君虽是个体谅民间疾苦的老神仙,可也不能违抗玉帝的旨意,只得硬着头皮从命。

    太上老君驾着祥云来到一个小村庄,看到几个人骑在一棵大树上,艰难地用小树枝钻木取火。钻呀钻,磨烂了双手,汗水湿透了衣衫,方才取到一星点的火种。

    火种到手,几个人高兴得眼泪直淌,欢跳着朝村中奔去。老君见此情景,哪忍心灭掉火种!他跟随着这几个人来到了一座烘炉旁。

    只见一位小铁匠接过火种,赶忙升火,人们扇风的扇风,吹火的吹火,终于燃起了熊熊大火。小铁匠便操起家什打制铁铲。只听叮叮当当连声作响,一把把铁铲打了出来。

    老君看在眼里,敬在心头,决心助人们一臂之力,帮助他们取火制铲。他不好直言点明:就想了个办法。

    老君往烘炉前靠了靠,声言讨个火使。

    小铁匠一看是位白发长者,便十分恭敬地为老君引火。老君使了点法术,“扑”地吹出一股冷风烘炉顿时火熄烟灭。老君转身拔腿就跑。

    生一次火多不容易,刹时间竟被他灭掉,小铁匠怒上心头,喝了声“哪来的妖人!”便抄起一把铁铲追去。

    眼看快要追上,小铁匠将铁铲朝老君打了过去,只听“当啷”一声,火花迸飞,原来铁铲打在了一块大石上。再看老君早已无影无踪了。

    小铁匠恍然大悟,才知道是太上老君前来点化取火的新法。于是,便打了一个火镰,取来石块撞击取火,比原来的钻木取火省力多了。

    小铁匠还发现打老君的那个铲子碰在石头上折弯了,用这折弯的铲子一试,除草比往前铲省力得多。于是,他便和伙伴们合计,照弯铲子的样子打,从此农家就用上了锄头。太上老君不但没灭掉人间的火种,还为人们点化了生火和制作锄头的办法,玉帝为此十分恼火,但也不好把这位老神仙怎么样。从此人间便有了锄头。

    wm0ebiqugezhuishubookabc

    7878xsranwen520xiaoshuwu99shumeng

    d9zwbiquge0yjwxwffz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