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文学 - 都市小说 - 我全家都穿越了在线阅读 - 第56章 县令之子

第56章 县令之子

    这时,身后那位何公子教训完小厮了,走上来催了一声:“景辰兄,咱走吧?”

    被唤作景辰的蓝衣公子没理他,转头看向黄千洛:“我倒是认识个能人,或许能修复这玉佩。”

    虽然这两人看着衣冠楚楚的,看刚刚那架势估摸着是哪家的公子,还好心的归还了玉佩,但这电视上不都演了的,就是这种纨绔子弟仗着自己背后有人便到四处搜寻美女,将其掳进府中。鉴于黄千洛也不是寻常人家的小姐,赵景月觉得还是小心些为好。

    赵景月拍了下杏儿,示意她低一点头,随后踮起脚凑到杏儿耳边说:“不行,万一我们跟着去了,他把你家小姐单独掳走了咋办?”

    杏儿原本没想这么多,听了赵景月的话吓得微张嘴,哑了声。

    不等杏儿反应过来,就听一旁的何公子抱不平:“你这丫头胡说什么,你也不去打听打听我们齐大公子是谁,岂会有闲工夫拐你们几人。”

    这何公子耳朵还挺好使的,赵景月说话声音都这么小了,居然还是被他听见了。何公子倒也没听全,但是听见了“小姐……掳走……”便猜到了赵景月说的啥。

    说完他又愤恨地看了一眼赵景月,抬手拽了一下齐景辰的衣袖,又催道:“景辰兄,咱走吧,玉佩都还了还管这么多作甚?”

    “无妨,帮人帮到底。”齐景辰还站着原地不动。

    赵景月打量着这齐景辰,他那眼神时不时的瞥向黄千洛,怕不是看上她了吧!隔着个帷帽也能一见钟情吗?

    对于是否跟着去,黄千洛也有些疑虑,虽说他们人也不少,可是贸然跟一个男子离去,传出去对她的名声终究不好,更何况娘还没来。

    正当她犹豫不决时,就见黄夫人被丫鬟搀着走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洛儿啊,不是说好的在钟楼会面,怎么到这古树下来了。要不是陈妈妈眼尖看着你了,这不得……”黄夫人的话戛然而止,她看向齐景辰,“齐公子?”

    “黄夫人。”齐景辰做了个揖。

    “娘,这是?”黄千洛没想到娘居然认识这位公子。

    “这位是县令之子,齐公子。”黄夫人介绍着。

    黄千洛身子不好,长期养在深闺里,虽说她不常来县里,但是黄夫人随着黄员外来过不少。这生意人走到一个地方最先要拜访的不是什么生意伙伴,而是当地的官员,自是偶有见过齐景辰的。

    赵景月抿唇,虽说猜到了这两人有点背景,可也没曾想这齐大公子竟是县令的儿子啊!刚刚她那算不算冒犯了人家。

    她在一旁悄悄打了下嘴,早知道就不多那么一嘴了。

    站在她旁边的杏儿也是愁容满面。

    “以后少说话!”孙英伸手将赵景月拉了回来,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。

    “这是小女,黄千洛。”黄夫人介绍道。

    齐景辰微微点头。

    黄夫人又问:“你们是怎么遇上的?”

    齐景辰将刚刚的事情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再有几日便要进行府试了,他同何公子今日来是求个能顺利通过府试。

    拜完神上过香后便打算回去了,路过这里拾起了这枚玉佩,玉佩雕琢细致,不像是平常人家会佩戴的玩意,他估摸着玉佩的主人会找回来,便想着在原地等着。

    后因何公子的小厮走丢,便稍作离开了,所以黄千洛和杏儿找第一遍时与他错过了。

    再回这里之后,便见几人像是在寻找什么,便上前询问,黄千洛准确地说出了玉佩的模样,便归还于她了。

    黄夫人听的是欢喜的不行。

    这齐景辰且不说是县令的儿子,就这一表人才的,她就惦记过。只是当官的向来是看不上商贾之户的,她便没跟黄员外提及过,谁曾想今日两人竟如此有缘分在这里碰见了。刚刚去找大师解签说的就是上上签,大吉,看来这济慈寺当真是灵得很呐!

    齐景辰再次发出了邀请,黄夫人抢先答应了。

    见如此,赵年才想着正好可以得空去买地砖,便使唤赵景月和黄千洛道了别。

    黄千洛唤来了车夫,派了一辆马车跟着他们,念着他们不坐也是空着的,他们回去也不方便,不如留一辆马车给他们。

    黄夫人心思早就偏了,见他们一直在推辞着实耽误时间,便直接让车夫带他们离开了。

    两路人分开后,孙英松了口气,也不顾车夫是否能听见他们说话了,抬手就拍了赵景月额头一下。

    “你这死丫头,出来一趟能把我吓个半死。”不是担心她走丢了就是担心她得罪了人,更何况对方还是县令的儿子,真得罪人了,到时连申冤的地方都没有。

    “就是!”赵年才在一旁附和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他要是不跟着说话,等会火力可能就会波及到他的身上。

    “不敢了不敢了,谁知道那人耳朵那么灵,下回不说了。”赵景月立刻示软,转移话题,“咱等会让车夫在哪儿等咱吧,去找卖地砖的,顺便逛逛街?”

    来到这儿这么久,赵年才还没好好逛逛,趁着这个机会看看古城。当然,最后还是沦为了提包的。

    母女俩看到了什么稀奇玩意都会上去问问价格,这还没多久,赵年才便双手不空了。

    赵景月又看到路边有卖那种包头的头巾,村里的老太太就会戴着这种,李氏的那块头巾灰不溜秋的都脱线了,不知道是戴了多久的。

    这老太太嘴硬心软的,在他们刚来的时候,怕他们饿死了让柱子送来了粮食,赵景月都记在心里的。现在那些贵重的礼物她送不起,这个包头巾还是买得起的。

    她走到小摊上,挑了个紫红色的头巾,这颜色艳丽,以后走在村里,老远的看不清脸也能认出来这是李氏。

    又逛了一会儿,赵年才见这么下去不行,正事儿还没干呢,再这么逛下去就得晌午了,他赶紧找了旁边的人搭话,问了下哪里有卖地砖的。

    问到了地址后,赵年才催着母女俩赶紧走:“下次再来逛,咱先去找卖地砖!”

    来到卖地砖这里,这家人正好就是在义邰镇挣了钱,举家搬到县里来的。

    赵年才先是一顿客套,最后才跟人讲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