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文学 - 都市小说 - 我全家都穿越了在线阅读 - 第199章 赵年富找来了

第199章 赵年富找来了

    趁着杨稳婆思考的时候,赵景月瞧了一眼上官瑞泽,对着他轻声说了句:“荷包。”

    今日出门装的银钱多,孙英不太放心,便让上官瑞泽揣着了。

    赵景月接过荷包,从里面掏出两个银锭子,“不知道这些够不够,若是时间久还可以另加,接生的钱也另给。”

    这银锭子起码有二十两。

    让赵年才花钱买个二钱的簪子给孙英,他都舍不得,但若是请稳婆,这二十两他眼睛都不眨一下。

    感动的孙英差点哭了。

    赵景月在旁边很想吐槽,老爹当然不心疼了,这银子是她挣回来的,老爹今年的俸禄还没发就已经预支存款拿去买茶壶了。

    就这两天花钱的速度,简直是要了命了。

    得亏她是一个月和黄夫人分一次账,后面还能挣回来,否则拿啥去给人家啊!

    杨稳婆盯着银子眼睛都看直了,这不就相当于定金给了二十两,换个地方住还包吃吗?

    这家人是干啥的,怎么出手这么大方?

    她出去接生一回最多也就挣个三五两银子,这还算是好的时候,人家大方能给些赏银,不好的时候也就挣个两三两银子。

    虽说得去个十天半月的,少接生好多家,但她这相当于什么都没干,白拿银子,轻松太多了,这么想来也确实划算。

    “啥时候住过去?”杨稳婆这话就相当于是答应了。

    赵景月自然是希望越快越好的,不过杨稳婆手上还接了一家的定金,就在这几日。

    “这样,您先拿十两,您最近可以随时去给别人接生,另外这十两,就等临盆之后,一同给您,可否?”赵景月自然不是一个不会通情达理的人,但她先收回了一锭银子。

    杨稳婆想了一下,还是答应了,反正这二十两已经板上钉钉了,哪怕他们之后不再给赏银了也是极其划算的,更何况也没耽误她去挣别人家的钱。

    “成,我现在就收拾收拾衣物,跟你们回去。”

    杨稳婆说着就要往屋里去。

    稳婆的事情就这么顺利地解决了,一家人都在紧张着等待着新生命的降临。

    没想到还没等到新生命呢,却等来了赵年富。

    这日下午,店铺外面又排起了长队。

    赵年富隔了老远就看见这家店门口围了好多人,他左右看了看,应该是这儿了。

    但他也不认字,便问店铺外的人:“这位大哥,这儿是春江水烤鸭店不?”

    “对!”回话的大哥猜测赵年富也是听说了这店铺味道好,特意前来的,还好心地将长凳留出一半给他,“这家店铺生意好得很,吃饭要排队等的,你去前头柜台那儿取个号,等会过来坐。”

    赵年富有些惊讶,吃个饭还得排着等,关键是还有这么多人愿意等。

    他根据那位大哥的指引,往店铺门口走去。

    毛豆刚结了一笔账,正低头清点银子呢,感觉到门口有人来了,头也没抬便问:“您几位啊?”

    见人不说话,他这才停下了手上的动作,抬头朝门口看去。

    结果抬眼就看见赵年富站在店铺外。

    艾玛,这不是未来老丈人嘛!

    他钱也不清点了,直接一股脑地将银子扒拉到柜子里,随后将柜子一推,迈着狗腿从柜台前就出来了。

    人是出来了,可嘴却像是丢在了原地,怎么也张不开。

    毛豆也不知道现在是该跟着赵景月喊大伯还是跟着春燕喊爹,走到赵年富面前,嘴张开了几次也没喊出口。

    赵年富也有些尴尬,之前看见毛豆还没啥,如今倒有一种老丈人见女婿,越看越生气的感觉。

    两人站在门口对视了半天,气氛愈来愈焦灼。

    毛豆眼看不行啊,憋了半天终于开口:“您来啦!”

    赵年富轻咳一声,恢复如常。

    “你们最近咋样?”

    “都挺好的。”

    两人一直站在门口,引起了上官瑞泽的注意,他走过去一瞧,倒是落落大方地打了声招呼:“大伯!”

    “诶!”赵年才应了一声,随后问,“翠妞没在店里啊?”

    “在呢,在后厨和春燕忙烤鸭呢!我带您去。”

    上官瑞泽将赵年富引进了后厨,毛豆这才松了口气,抬手擦了下额头,都紧张得出细汗了。

    后厨里。

    赵景月和春燕正边说笑边忙碌着,就听一声喊:“春燕,翠妞。”

    “哎呀,爹!你咋来啦?”春燕高兴地小跑过去。

    “大伯!”赵景月原本也想过去,可春燕一走,这烤鸭就没人盯了。

    “你去,我来帮你。”玉竹适时的过来了。

    “辛苦玉竹姐姐。”赵景月道了个谢,便走到了赵年富面前。

    “大伯,还没到对账的日子呀,您咋来了?”赵景月问。

    之前他们商量好的,赵年富每月来对一次卤味的账,然后将赚的银钱分给他们。

    但是现在才三月底,对账是约定的月初,还没到时间呢。

    “我不是为了对账来的,我是为了鸭子来的。”

    赵年富回。

    “鸭子?咋啦?”

    赵年富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自从村里人得知赵年才一家都搬到县里了,便每日都有人来问,鸭子还要不要啊?

    如今如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养了鸭子,还有些在打仗那段时日里,鸭蛋都舍不得吃,全都孵出来了,虽说有一些还小,现在还不到时日能卖。

    可赵年才一家都走了,这鸭子能咋办?

    若让他们自己在找门路去卖,第一是鸭子便宜,养的人也多,卖的就更便宜;第二是他们也没个牛车,去镇上一趟也带不了几只鸭子,卖出去了倒还好,若是卖不出去,这一来一回好几趟的,人能受得了,鸭子也受不了。

    赵景月确实忘了这茬了。

    这个店铺的菜肉都是黄夫人介绍的,而且都是人家每日早上直接送到店铺门口,所以便忘了村里的鸭子。

    不过如今这路途远啊,不像是镇上可以每日来回,再者现在人手也不够。

    虽说这鸭子也不是她强迫村里人养的,但确实是她掀起的一股风。

    更何况赵阿爷和李氏自己都养了鸭子的,她不在,这俩老人肯定舍不得杀了吃。

    “大伯,咱俩去院里说,我想想咋整啊!”

    ..